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网 > 教育教学 > 正文

全国主流网络媒体报道:深耕“两深一非”新领域 为国家能源安全贡献“重科”力量

发布时间:2023-06-03 作者:党委宣传部 编辑:党委宣传部 来源: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

5月24日下午,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走进重庆科技学院。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网、国际在线、中国青年网、中国西藏网、光明网、央广网、中国新闻网、人民政协网、中青在线、环球网、未来网、中国教育新闻网、神州学人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10余家央媒,华龙网、北青网、北方网、长城网、河北新闻网、黄河新闻网、山西新闻网、中国吉林网、东北网、东方网、中国江苏网、潮新闻、中安在线、海峡教育报社|东南网、大江网、大众网、齐鲁网、舜网、青岛新闻网、胶东在线、大河网、荆楚网、红网、南方网、大洋网、深圳新闻网、广西新闻网、四川新闻网、云南网、西部网、每日甘肃网、青海新闻网、新疆网等30余家地方主流网络媒体对活动情况和我校党的建设、思政工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等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报道。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以《深耕“两深一非”新领域 为国家能源安全贡献“重科”力量》等为题的新闻,报道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为国家石油工业做出的新贡献。新闻内容转载如下:

重庆科技学院已有70余年背靠石油行业办学的历史,在与新中国石油工业同步而生、发展壮大中,深耕海洋深水、陆地深层和非常规“两深一非”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新领域,为我国石油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5月24日下午,当来自全国主流网络媒体的记者们走进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时,泛黄的老照片,当前的先进实验室,时光在这个学院身上打下了无数光荣印记。

image001

媒体一行走进重庆科技学院

稠油不愁 建“大三维”实验装置,首创“超临界”热采新技术

在重庆科技学院稠油开采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最引人注目的是这样一个大型圆柱体,它长4米、直径1米,模型体量居世界首位;内部温度可达425摄氏度,压力可达35兆帕;最大地层倾角可达45度;可模拟任意井型的重稠油开采环境……这个被称为“大三维”的实验装置,是由重庆科技学院历时4年自主研发的,其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利用“大三维”实验装置,在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周守为院士的指导和帮助下,重庆科技学院首创了稠油注超临界多源多元热流体热采新技术。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四五”中海油重大专项等重大课题,重庆科技学院揭示了稠油注超临界多源多元热流体技术开采机理、形成了大尺度三维物模实验评价和稠油注超临界多源多元热流体开采工艺参数优化等配套技术,收获发明专利近40项,为“稠油不愁”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image003

“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稠油热采大三维物理模拟实验装置

面向海洋深水 支撑“海洋石油981”建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在海洋深水钻井中,以往是依靠人工来调节泥浆密度,随着井深的增加,人工调节会出现误差,这样就容易发生井涌井漏等事故。而重庆科技学院自主研发的自动控制装置突破了四项关键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一是多相流体混合器的设计研制技术;二是泥浆密度动态调节控制的理论和方法与控制系统设计研制技术;三是深水表层钻井随钻井底压力预测与控制技术;四是深水表层动态压井钻井工艺技术及配套装备技术集成。

image005

“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

该成果在我国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上应用,各项技术指标、工艺方法均优于国外公司,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保障国家海洋权益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image007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证书

斩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重庆科技学院助力四川盆地“气大庆”建设

在天然气开发领域,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连续2年斩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四川盆地“气大庆”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给在场媒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深耕陆地深层 解决气田开发“头号杀手”,实现有水气田高效开发

水是气田高效开发的“头号杀手”,水侵会造成气田采收率大幅降低。针对四川盆地碳酸盐岩有水气田储集空间组合关系多样、非均质性极强、气水关系特别复杂,导致其高效开发面临水侵规律认识难、水侵动态预测难和水侵有效防控难三大技术难题。

重庆科技学院通过多学科联合攻关,揭示了四川盆地碳酸盐岩气田水侵机理及规律,创建了水侵防控关键技术体系。项目成果在中石油安岳气田、中石化普光气田等(特)大型碳酸盐岩气田实现了规模化推广应用,3年新增天然气产量177.5亿方。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多维多尺度物理模拟实验装置、水侵机理研究和水侵动态预测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碳酸盐岩气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获2021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深耕海相页岩 解决效益开发关键技术难题,实现海相页岩气规模开发

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资源丰富,具有优质储层厚度薄、非均质性强、水平应力差大的典型特征,面临如何“准确认识开发规律、有效建立关键技术、创新形成开发模式”三大挑战,开发难度远超北美,亟需自主建立本土化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重庆科技学院联合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单位,创建了“三优三控”页岩气开发理论,自主建立了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六大关键技术系列,形成了地质-工程一体化平台和高产井培育模式。成果在威远、渝西等页岩气田推广应用,3年累计增产页岩气69.3亿方,助推我国页岩气产量超200亿方,使四川盆地成为继北美之后全球第二大页岩气产区。

建“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实验室”,打造全球首套水合物开发地层风险研究科研利器

参观途中,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院长戚志林忍不住给记者们透了个“家底儿”。针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风险问题,科技学院已于2022年6月启动了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储量巨大,约八百亿吨油当量,是重要的接替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时由于温度和压力改变可能引起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是制约其商业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建设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实验室,重庆科技学院有望建成全球首套基于离心原理的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地层风险研究大型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填补我国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环境风险预测及防控理论与技术领域大型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的空白,为早日实现天然气水合物的高效安全和商业开发奠定关键理论与技术基础。

image009

周守为院士出席并指导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实验平台建设推进会

服务“能源安全”国家重大需求,攻克“两深一非”关键科技问题,这就是重庆科技学院的使命与担当。未来,学校将深度探索发展路径,以国重实验室筹建、国创中心共建等为抓手,不断助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进步,持续为国家能源安全贡献“重科”力量。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东路20号    邮编:401331

信息管理: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  技术支持:信息化中心

版权所有:det365在线平台 - det365手机版 - 官网下载    渝ICP备13000511号-1

渝公网安备 500098020008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