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11月15日出版的《重庆日报》第16版(教育版)刊发了我校校长赵明阶的署名文章《深入推进学科专业建设 赋能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文章总结了我校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推动学科一体化建设方面的做法与成效,强调了学科建设对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学科与产业对接度的具体举措。现全文转载如下。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365365最快线路检测中心优化调整学科专业,抓好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初步构建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学科专业体系,推动了学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统筹优化调整布局。坚持面向国家战略、石油和冶金行业转型升级、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等重大需求,紧密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战略部署,积极对接服务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建好建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坚持“强工、厚理、兴文、促交叉”的学科发展方向,构建油气勘探与绿色开发、低碳冶金与先进材料等八大学科专业集群,基本形成工、理、管、经、法、文、艺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良好学科生态体系。立足学科专业发展优势,建立了学科专业集群体系动态调整机制,二级学院更名7个、撤销4个、新设5个,研究院新设1个,学科减少2个,专业停招9个,构建了与新发展格局、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学科生态体系。
持续加强内涵建设。强化学科引领,大力推动学科专业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不断深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加强学科方向、学位点方向和本科专业的一体化建设,有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专业群,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15个硕士点、2个国家特色专业、5个国家卓越计划专业和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加强科研平台、教学平台和资源的一体化建设,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有3个国家级和3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在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13项。加强学科团队、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的一体化建设,柔性引进院士4人,有国家级人才4人、省部级人才近90人,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团队47个。印发《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意见》等文件,建立人事分配、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晋级、人才引进和学科团队的一体化考核机制,创新学科专业绩效评估机制,推动学科专业一体化评估。
不断提升服务能级。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学科与产业对接度。深化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宝武集团等石油、冶金行业龙头企业的产学研合作,2023年科研经费超过3亿元,其中企业横向科研经费占比超80%,稳居中国高校企业科研经费排名前100强;近五年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30余项,连续两年跻身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百强高校;学科专业直接对应支撑“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87%的产业,特色优势学科有力支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等主导、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有重庆市卓越工程师学院1所,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相关研究成果在重庆涪陵页岩气田和四川盆地油气田推广应用,助推重庆环境企业上市,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学科服务行业产业能力持续提升。
学校持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增强发展动能,人才培养成效不断提升。近三年,学校在学科竞赛中获得了1800余项国家级奖励,学校两次获世界模拟炼钢挑战赛总决赛冠军,两次获世界技能大赛银牌,获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团体金奖和唯一最高奖“卓越杯”。学校入选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十年贡献力TOP100排行榜,连续4轮在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排名前200名。
点击查看《重庆日报》原文